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機構(世衛組織)已經評估了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致癌性。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的研究,在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英國和美國,每年有190萬人死于四種可預防的風險因素導致的癌癥。被分析的七個國家加在一起占全球每年癌癥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
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上的研究表明,每天多吃三份膳食纖維,比如兩片全麥面包和一碗全麥早餐麥片,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于癌癥、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傳染病的風險。第一作者Dagfinn Aune說,這項研究有力地證明了食用大量的全谷物對我們的健康有益,他是挪威科技大學的博士生,目前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工作。
背景 目前還不知道超加工食品(UPFs)的消費是否與高發病率有關多病。我們研究了UPFs總攝入量和亞組攝入量與多病風險之間的關系,多病風險定義為在一個個體中同時發生至少兩種慢性疾病,包括任何部位的第一癌癥、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
安大略癌癥研究所(OICR)的科學家發現了吸煙導致癌癥的一種方式,并通過破壞身體的抗癌保護措施使癌癥更難治療。
重要事實 每年約有40萬名0-19歲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患有癌癥[1]。 最常見的兒童癌癥類型包括白血病、腦癌、淋巴瘤和實體瘤,如神經母細胞瘤和腎母細胞瘤[2]。 在可以普遍獲得全面服務的高收入國家,80%以上癌癥患兒能得到治愈。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估計只有15%-45%的患兒得到治愈[3]。 兒童癌癥通常無法通過篩查來預防或識別。 大多數兒童癌癥可以通過非專利藥和其他...
2020年11月26日 什么是身體活動?
根據世衛組織的定義,身體活動系指由骨骼肌肉產生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任何身體動作,其中包括工作期間的活動、游戲、家務、出行和休閑娛樂活動。
“身體活動”不應與“鍛煉”混為一談。鍛煉是身體活動的一部分,涉及有計劃、有條理和反復的動作,目的在于增進或維持身體素質的一個或多個方面。除鍛煉外,在休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患有心臟病的人可以通過恢復正常的性活動來增加長期存活的機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染發劑與某些類型癌癥之間的可能關系,盡管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已將在職期間接觸染發劑列為可能致癌物,但由于證據尚不確定,因此并未對個人使用發染發劑提出警告。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們坐著的時間越長,死于癌癥的風險越高。取而代之少量的體力活動可以降低風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伴隨癌癥患者提起的數千起訴訟,德國拜耳公司正在以超過100億美元的價格來解決目前和未來可能提起的大部分訴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向CNN證實,盡管冠狀病毒大流行繼續在美國各地奪去生命,但Covid-19并沒有成為美國的主要死因。
癌癥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
一、癌癥是一類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慢性病
(一)癌癥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防控形勢嚴峻。
(二)我國最常見的癌癥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等。近年來,肺癌、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等發病呈顯著上升趨勢,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發病率仍居高不下。
(三)大部分癌癥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復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
(四)致癌因素十分復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胃癌的發病率占據世界胃癌發病率的50%,而且,在中國腫瘤疾病中胃癌的死亡率占第二位!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為一類致癌物質?;及l胃癌的人群中,有50%~60%的患者被檢測出幽門螺桿菌。 (《健康之路》 20200304 藏在胃里的不速之客)
熱粥、熱茶、熱湯、麻辣燙,吃飯一定要趁“熱”吃?錯!有一種癌癥是“燙”出來的,它就是食管癌!愛吃燙食是誘發食管癌的主要因素,熱、燙被國際衛生組織定性為2A級致癌生活方式,因而喜愛熱吃、燙吃的人,食管癌發病率更高。(《健康之路》 20200226 “燙”出來的癌癥)